“互联网+政务服务”愈发完善,大家开始意识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利和高效,这一切的背后,是数据有质量的整合。”12月7日,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十四期国资大讲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兆进参会并发表观点。
万达信息高级副总裁王兆进
王兆进谈到,软件和数据相当于硬币的两个面,软件的运行需要数据的支撑,而数据的产生、流动与应用的各环节又离不开软件的运作。这是长期以来万达信息在做医疗、政务软件以及利用数据辅助城市治理包括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实践及体会。
在王兆进看来,人们需要通过重大事件,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的价值。以随申码为例,随申码背后除了运营商数据,还有铁公机、购药、就医、协查等数据,所以上海敢于以绿码作为通行凭证,它的背后是大数据的支撑。在这之前,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大数据对生产生活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再比如医疗方面的大数据,2017年,万达信息作为重要承建单位协助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的成功建立,将上海500多家医院和1000多家药店联网,这个平台上汇聚了1亿多人的相关数据,在医疗数据共享、居民健康管理、以及疫情防控抗疫中发挥了极大的价值。王兆进讲到,上海“健康云”应用大数据进行居民健康管理,有助于针对性地筛查和日常管理。比如说这次疫情,让大家开始意识到“前哨”的重要性,为什么上海可以管控得这么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非常重要,只有实时采集前哨数据,才有可能提早进行判断和应对,防止疫情蔓延。
去年开始,上海的“一网通办”愈发完善,助力疫情期间办事生活不断不乱,大家开始意识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利和高效,这一切的背后,是数据有质量的整合。目前,上海政府的数字化能力在全球排名综合第九,在线服务技术能力排名第二,去年疫情期间,上海的线上服务量开始大于线下,由于数据的准确程度高,整合效果好,群众不用冒风险带材料去线下窗口排队,就可以把很多事情在线办成。
在过去十几年里,即使是在政府内部,互相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也非常困难,因为原有的条线管理体制,使得每个部门为了各自的管理需要形成了“信息孤岛”。现在,我们走到数据交换共享和一体化服务这一步,其实前面经历过漫长的、艰难的摸索过程。王兆进表示,无论是疫情促使大家意识到数据对社会治理的价值,还是十九大后国家把数据资产化,这些价值想要被延续和健康发展,需要好的行业应用软件支撑,如果没有应用场景,数据就不应该交易,这些软件是行业生态的重要部分。上海的“一网通办”为什么能表现出众?以用户为中心的“医疗付费一件事”、“退休养老一件事”等整合型便民应用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而这些“一件事”背后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王兆进在演讲的最后总结了两点,一是数据从传统上的各自为政走向资产化和市场化,需要大的外力触发,这个外力可能是疫情这样的社会事件,也可能是国家政策的推动;二是大数据产业的良性健康的发展离不开软件和场景的催化,它可以倒逼产业完善。